繼第一季「過渡性社會房屋」社創研討會,今季的主題旨在進一步探索如何有效促進過渡性社會房屋的供應。通過全面和容易學習的項目規劃工作坊,使有關的非政府組織能備有基礎專業技能以實行過渡性社會房屋項目。在整個實行過渡性社會房屋項目的過程中,社會各界如何能致力促進本地過渡性社會房屋的供應,以紓緩基層市民逼切的住屋需要?歡迎參與第六季的研討會一起探討。
日期:8/7/2020
時間:14:30-17:30
形式:網上研討會
歡迎及開幕致辭
衞炳江教授、工程師 衞炳江教授的歡迎辭標誌著研討會的開始。理大一直關注香港過渡性社會房屋的發展。理大與社會各界和多個範疇的專家都有緊密的聯繫,早前亦邀請了JCDISI為不同領域的有志之士建立聯繫網絡,匯聚各方努力,以創新的意念推動過渡性社會房屋的發展。過渡性社會房屋有望能為將來的住戶提供適切宜居的環境,並為整體社區增值。 |
陳帆工程師,JP 城市人口在未來三十年會持續增加,城市因而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要成功推動過渡性社會房屋項目,程序優化、政策支援、地區認同和財政支援等各方面需要如何配合? |
演講嘉賓
凌嘉勤先生,SBS 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 |
蔡海偉先生,JP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 |
彭沛來博士工程師 建造業議會行業發展總監 |
林余家慧女士,JP 建築署署長 |
|||
在「第一季:過渡性社會房屋」計劃中,JCDISI挑選了三個位於深水埗、赤柱和馬灣的選址作為這一季的社創行動項目,當中遇到不同的社會限制和技術上的挑戰。凌總監亦分享了過渡性社會房屋如何啟發整體房屋發展的範式轉移,及累積了相關知識。 |
近年,愈來愈多非政府組織有意發展過渡性社會房屋項目,作為社區服務計劃的一部分。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社聯)在2017年推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致力推動過渡性社會房屋的發展,以惠及有需要的市民。在研討會中,蔡先生分享了社聯在南昌街項目的經驗和歷程。 |
組裝合成建築法(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簡稱MiC)是建造過渡性社會房屋的創新方法,於提升其建造效率、可持續發展性、房屋質素和安全方面均有優勢,此技術在海外亦被廣泛使用。彭博士指,於香港以MiC技術興建過渡性社會房屋,需面對法定批准、供應鏈、物流等方面的九大挑戰。 |
新冠肺炎肆虐期間,本港對檢疫單位的需求大大增加。MiC是高效率和創新的建築方法,在要求迅速興建大量臨時檢疫單位的工程上大派用場。透過鯉魚門檢疫中心等案例,看看建築署和其他部門如何攜手面對挑戰,從速完成數個檢疫單位工程。 |
討論環節
過渡性社會房屋社區分享 第一場討論環節以「參與及發展」為題,請來經驗豐富的NGO資深代表互相交流,分享他們營運過渡性社會房屋項目的經驗。事實上,過渡性社會房屋除了提供容身之所外,還可以成為促進社區凝聚力和建立社會資本的平台。
嘉賓:
|
||
過渡性社會房屋社區分享 過渡性社會房屋是創新的房屋類型,當中常採用的MiC技術亦有別於傳統建築方法。在「設計及建造」這個討論環節,來自不同範疇的建造業專家交流在過渡性社會房屋的設計及建造上面臨的挑戰,以及他們如何把這些挑戰轉化為機遇。
嘉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