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與認知障礙症的發病率有著直接的關係。面對這挑戰,香港政府近年積極推廣「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的政策方針,讓認知障礙症患者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社區裡生活,享受獨立、舒適和有尊嚴的生活方式。「居家安老」除了強調由個人、配偶及子女提供照顧外,還通過改善社區服務及配套去支援患者的生活。此外,公眾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環,社會應鼓勵大眾以同理心去理解患者的處境和需要,使他們從「病人」成為我們的「腦」朋友。
有見及此,J.C.DISI在2023年1月開展理大賽馬會社創「騷‧In‧盧」第十五季「100種腦朋友」項目,舉辦「十萬分一」共創工作坊及社創研討會。隨後,J.C.DISI 根據研討會所得的共創方案,聯同香港物業管理師學會合作推行「物業管理服務培訓——護老(認知障礙症)支援技巧」社創行動項目,藉此填補現時市場上缺少結合認知障礙症和物業管理知識的培訓,幫助業界掌握所需的知識和技能,為有需要的長者住戶提供協助,提昇服務的專業性,並建立包容及共融的社區。
項目過程
為了解物業管理從業員與長者住戶相處時所遇到的挑戰,從而設計出能回應他們實際工作需要的教學內容,設計團隊在開辦課程前與24位擔任不同崗位的物管從業員進行了訪談。結果發現,受訪者普遍對報讀與認知障礙症相關的課程持正面態度,認為能對工作帶來幫助。
雖然受訪者普遍表示樂意接觸長者,但由於對認知障礙症的認識不足,面對突發情況如認知障礙症患者走失、鄰舍衝突等,他們大多感到「難以溝通」和「不知可以怎樣提供協助」。此外,受訪者對患者也存有「易發脾氣」、「做事心急」、「健忘」、「行為怪異」等負面印象。再加上業界缺少應對此症的標準作業程序,受訪者遇到困難時通常只會通知上級,較少嘗試理解患者行為問題背後的原因,並適切地回應對方的需要 。
根據訪談結果,設計團隊期望課程能為屋苑乃至社區帶來改變的同時,也能在滿足學員學習需求和認知障礙症患者心理需要之間取得平衡。因此,提出了以下設計原則:
- 培養學員同理心:改善學員與患者溝通時的技巧和提高對其行為情緒問題的認識,了解如何以同理心與患者溝通;
- 學習應對突發情況:講解遇到患者走失、人際衝突、家居意外等的處理方法,以確保患者和鄰里的安全;
- 認識社區資源:介紹社區資源,使學員能夠向有需要的住戶推薦合適的服務;
- 建立「認知障礙友善」的屋苑:透過改善屋苑設施和工作流程,營造友善環境;
- 籌劃「認知障礙友善」活動:介紹如何組織適合患者參加的社區活動,促進患者的社交互動。
設計團隊按照學員的工作性質及學習能力,將課程分為「基礎篇」、「專業實務篇」和「管理技巧篇」三個階段,共九個單元。
- 「基礎篇」:共6小時、3個單元的課程,介紹了認知障礙症的基本概念、簡單的溝通方法及支援患者的社區資源;
- 「專業實務篇」:共12小時、4個單元的課程,針對患者情緒行為問題如走失和人際衝突,介紹實務工作技巧;
- 「管理技巧篇」:共6小時、2個單元的課程,講解如何建立認知障礙友善的屋苑管理。
項目成果
J.C.DISI於2023年8月與香港物業管理師學會展開合作,並於2024年3月至5月完成9個單元合共24小時的培訓課程。是次課程推出後,喜獲業界肯定,更成功被物業管理業監管局納入其「持續進修計劃」認可的核心課程。隨著人口老化,業界對相關培訓的需求日益增加,此次合作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課程推出後反應良好,報名人數差不多超額3倍,最終54人獲取錄,他們分別來自34間物管公司,服務於全港38個不同類型的屋苑。
學員多為屋苑主任和經理,少數為前線職員如保安員及物管助理。所有學員至少完成了一個階段的課程,其中一半學員(27人)更完成了全部三個階段的課程。學員的出席情況理想,平均出席率達84%。由於大部份學員需要輪班工作,且工作地點分佈全港九新界,甚至偏遠的離島。許多學員需刻意調整工作班次,並且長途跋涉來上課,這些都反映了他們對學習的認真態度及對培訓課程的高度重視。
互動的教學法為學員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通過VR虛擬實境遊戲,學員能夠身同感受地體驗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日常挑戰,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他們的處境和需求。分組活動則促進了學員之間的交流,鞏固所學。
學員的課後問卷調查結果反映出他們對於課程的評價相當高,不同階段的課程的認同程度也很接近。學員普遍認為所學知識能幫助他們解決工作上的困難,認同程度達89%至94%;而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中能運用從課堂所學到的知識和技巧,認同程度為89%至93%。整體而言,對課程內容及活動感到滿意的認同程度則為92%至97%。
學員對課程的整體評分
學員對題目的認同程度 |
|||||
基礎篇 |
專業實務篇 |
管理技巧篇 |
|||
我在此課堂中所學知識能幫助我解決工作上的困難 |
89% |
90% |
94% |
||
我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中能運用從課堂所學到的知識、技巧 |
89% |
89% |
93% |
||
總括而言,我對此課程的內容及活動感到滿意 |
92% |
91% |
97% |
學員感想
任職於綠置居屋苑物管主任Cindy (化名)
「以前我覺得他們是精神病,不知道原來患病會為他們帶來這些障礙。」
「有時管理處因接獲投訴而聯絡家人時,長者家屬出於保護自己會很抗拒溝通。以往會因此『嬲到掟電話』,但上課後會嘗試運用技巧去溝通,自己首先不要有戒心,亦不會怪責長者家屬,而是會慢慢解釋。」
「有一位住戶感到照顧壓力太大想自殺,於是將上課時提及的照顧者熱線介紹給住戶,鼓勵他尋求協助。」
任職於私人屋苑屋苑經理 Henry (化名)
「上堂後認識到認知障礙症的成因有很多,而且有不同病徵和階段,明白患者自己也難以表達,常說對老人家要關懷,但只有耐性是不夠的,還要有技巧。」
任職於保安公司的總辦事處營運經理 Anna (化名)
「其中一課教授長者游蕩應如何處理,例如應如何詢問、如何觀察長者反應,從而判斷他有沒有可能是認知障礙症患者。現在我會鼓勵同事主動多點,否則就可能錯過預防長者走失的機會。」
此次課程的成功,讓J.C.DISI對以「認知障礙友善」為主題的物業管理培訓課程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我們樂見學員在態度上的改變,以及在知識和工作技巧上的提升。在屋苑管理的層面上,我們相信業界將更樂意與社區加強連繫,並將認知障礙友善的願景納入管理工作的發展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