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的資料顯示,現時全球每三秒便有一人確診認知障礙症,而本港每十名70歲或以上長者便有一名患者,85歲以上患病比率更高達三分一。
因此,J.C.DISI和仁愛堂認知障礙服務發展團隊合辦「認知障礙友善遊戲化公眾教育」項目,旨在以遊戲式學習的手法,進行認知障礙友善公眾教育,希望公眾能藉著遊戲工具,了解認知障礙人士在日常生活面對的挑戰,對他們產生同理心,以理解代替偏見,改變公眾對認知障礙人士的負面態度。
意見收集及資料搜集階段
在計劃的初期,團隊走訪了仁愛堂位於新界東和新界西的社區中心,與各持份者包括前線同工、照顧者及義工進行訪談,收集了不少有用的資訊和經驗,有助我們下一階段的遊戲製作。
遊戲設計階段
為了解社區人士對認知障礙的基本認識,以及了解他們對遊戲類型的意見,我們和仁愛堂認知障礙服務長遠發展工作小組於屯門區設立公眾教育街站,進行調查及投票活動,過程中收集街坊們豐富的意見,為創作團隊就遊戲類型及內容帶來啟發。
遊戲原型測試
我們透過早前向前線同工及公眾人士收集的意見,研究了數款遊戲的設計原型 (prototype),讓街坊及公眾人士試玩,從中得到關於遊戲流程、難度、規則、傳遞訊息方式及道具設計的反饋和建議,為接下來的遊戲設計開發階段帶來洞見。
設計成果
遊戲套裝分別模擬三種感官體驗:視覺、聽覺和嗅覺,讓玩家體會認知障礙人士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面臨的困難,代入他們的感受。
遊戲的包裝採用抽屜式盒子設計,分別存放三種感官遊戲相關的道具,方便分類、收納及運輸。
視覺遊戲讓玩家體驗認知障礙人士常見的眼部疾病(包括青光眼、黃斑病變、糖尿上眼和眼皮下垂)。玩家需要手持模擬這些病症的特殊濾鏡,整理以便當食材為主題的拼圖遊戲。
聽覺遊戲讓玩家體驗認知障礙人士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聽力問題,模擬他們容易受到環境噪音干擾、難以集中注意力的情況。玩家需要戴上播放嘈雜環境聲音的耳機,與工作人員進行不同的小任務,包括簡單計算、記憶遊戲和複述句子。
嗅覺遊戲嘗試模仿認知障礙人士嗅覺不靈的處境,玩家要辨認混合了兩種氣味的精油成分,體驗嗅到氣味卻難以正確辨認的情況。
遊戲特點
認知障礙人士由於感官能力逐漸退化,失去與他人的正常溝通,普通人亦難以理解患者的感受。以上三種以模擬感官體驗的遊戲工透過適合廣泛受眾的小遊戲,讓玩家容易代入認知障礙人士的主觀世界,感受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挑戰。以下為認知障礙模擬遊戲套裝的特點:
- 快閃式遊戲工具 - 遊戲旨在讓玩家在短短五分鐘的遊戲過程中,增進對認知障礙症的了解。通過簡單有趣的互動,玩家能夠迅速掌握有關認知障礙症的基本知識和應對方法。此外,這套遊戲工具設計靈活,適用於各類型的中心活動、街站、嘉年華等戶外活動,輕鬆融入不同的活動場景,為參與者提供有價值的學習體驗。
- 易於上手- 遊戲規則簡單明瞭,讓不同年齡層和背景的玩家,包括青少年、照顧者和青老人士,都能輕鬆理解和參與。
- 體驗式遊戲工具 - 遊戲的設計旨在模擬患者的真實生活情境,使玩家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他們的挑戰和需求。通過沉浸式體驗,玩家不僅可以增強對認知障礙患者的同理心,同時能打破對他們的偏見和誤解。
通過以上設計重點,我們希望能夠增進玩家對認知障礙人士的包容,吸引廣大玩家的參與,並學習以理解取代偏見。
使用者測試參與結果
在遊戲試玩測試的階段,我們於2024年8月舉辦了七場公眾試玩工作坊,不同年齡層與背景的公眾人士,包括青少年、照顧者及青老人士等參與其中,我們亦驗證了遊戲設計是否符合預期的教育功能。
我們從以上公眾試玩工作坊收集到超過80份評估問卷,反應正面。
我們期望未來能將遊戲推廣至其他非政府組織,並拓展至各個層面和界別,包括中小學及有機會接觸認知障礙人士的前線員工,例如保安服務業、飲食業等,成為員工培訓和發展的工具。
仁愛堂致力服務認知障礙長者,早於1999年已成立全港首間由非牟利機構開辦的記憶中心,及後成立4間專門為認知障礙長者提供服務的日間照護中心。隨著人口高齡化,根據安老事務委員會籌劃的《安老服務計劃方案》推算,認知障礙個案將於2051年激增至近40萬,是現時個案的三倍。因此,仁愛堂自2015年起在長者服務單位引入並積極發展一套回應長者心理需要的非藥物性介入手法–「易徑玩樂」,幫助長者延緩腦部退化,維持自理能力,同時減輕照顧者的壓力,改善生活質素。
關於此行動項目的詳情,請參閱快將出版的《認知障礙模擬遊戲套裝項目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