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Action Project
Column Mode: Horizontal
Column Mode: Vertical
Enable Facebook Plugin: No
Banner Photo / Video: Photo
Photo:

[The English version will be available soon!]

背景

現時全港有多達一萬三千名清潔工友負責街道清潔及收集垃圾工作,是保持社會運作的重要一環。可是,有國際研究1指出清潔工人是社會中最被邊緣化、最貧窮、最受歧視和被污名化的其中一群。自疫情以來,本港衞生要求有所提升,清潔工友的工作量隨之增加;加上酷熱天氣亦增加戶外工作人士中暑或受傷的機會,清潔工友的福祉再次備受關注。

要改善清潔工友的工作體驗,可由其裝備入手。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下,推行「理大賽馬會社創『騷.In.廬』」計劃延續早年為拾荒者設計回收手推車的項目,是次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按清潔工友的需要改良手推車設計,期望減少工友工作勞損及提高其安全意識,並向公眾宣揚尊重清潔工友的訊息,共同創建勞動友善社區。

 

共創設計過程

項目自2024年2月推行,三十多名來自設計、康復治療、社福、建造業及工程等不同界別的人士和學生參與由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舉辦、為期三天的「共創工作坊:設計清潔工友手推車」。在策略伙伴「明愛牛頭角社區中心」及「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職工權益工會」的協助下,參加者透過落區觀察、與清潔工友交流及親身試用手推車等去了解工友的困難,共同構思多個改良方案,組裝及實地測試四款手推車改良原型。

Trolley workshop

 

一般手推車的缺點

透過實地觀察及與清潔工友訪談,團隊綜合多項改善現有手推車需改善之處:

  • 在斜路或路面不平的道路上,手推車容易溜走,有機會釀成意外
  • 手推車車身一般較矮,部分工友需彎腰推動手推車,長時間工作時或導致身體勞損
  • 物件有機會從手推車手柄的空隙跌出車外,工友多需自製「背網」作遮擋
  • 手推車沒有設備安放長柄工具及替換的垃圾膠袋,垃圾袋多置於手柄上,可能阻礙手推車操控
  • 手推車欠缺放置個人物品的空間
  • 手推車不時出現超載問題,垃圾袋堆疊過高會容易倒下
  • 手推車耐用性不一,車輪容易磨損,車身反光貼較易剝落,增加夜更工友用車時的危險
  • 手推車上的垃圾桶不設上蓋,出現垃圾外露情況

 

設計原則及方案

部分共創工作坊參加者組成「公眾設計團隊」,與理大賽馬會社創「騷.In.廬」–「共創清潔工友手推車」項目顧問及社區設計師陳嘉興進一步討論不同設計方案,包括改良剎車系統及垃圾遮蓋等。陳嘉興最終製作兩部全新設計的「清潔工友手推車」,主要以車身長短作劃分。手推車設計以四大範疇作考量及研究,期望設計出最切合清潔工友需要的手推車。

項目

具體原則 / 改善方向

設計方案

人體工學

 

 

1. 不用經常彎腰推車

2. 移動手推車時更省力

 

1. 加設延伸手柄

 

 

剎車系統

 

 

1. 讓手推車鎖定在斜路上

2. 於下坡時拖慢車速

 

1. 在手柄加設剎車手掣

2. 於長車多加一重剎車系統

 

工具安放       

 

 

 

1. 掃把等長柄工具在行車時容易掉下

2. 收集後的垃圾容易從手柄空隙間掉下

3. 替換垃圾袋放置在手柄上影響手推車操控                       

            

1. 加設工具擋板安放掃把等長柄工具

2. 改良現時由用家自行加裝的「背網」,改為更耐用及美觀的設計,防止垃圾掉下之餘,可放置個人物品

3. 加設橫軸放置替換垃圾袋

 

垃圾存放

 

1. 處理垃圾外露問題

2. 增加手推車盛載的垃圾量

1. 加設毋須揭蓋式垃圾桶遮蓋裝置

2. 加設可伸縮的伸延支架,有助穩妥放置垃圾

Trolley function

 

兩款毋須揭蓋式垃圾桶遮蓋設計:

 Trolley bin1

 設計一

 Trolley bin2

設計二

 

實驗室及用家街頭測試

實驗室測試主要針對剎車裝置的效能,團隊於2024年6月委託香港標準及檢定中心(STC)進行測試。翻查早年資料,政府曾識別全港約30段下坡路,斜度為1:8(即7度)以下的佔全港下坡路約七成半,故團隊以此為測試準則。兩部手推車均負重約100公斤,被置於7度斜度的斜台上進行了為期一個星期的剎車系統測試,結果確認兩部手推車均「沒有觀察到明顯的滑移」(No significant slippage was observed),即成功通過測試。

Trolley test

此外,團隊在「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職工權益工會」及「清潔工人職工會」的協助下,獲得四位分別於港島、九龍及新界區清潔街道及清理垃圾桶的工友協助測試「標準車」,於2024年7月進行為期約三至四天的用家街頭測試。「長車」使用上未必能切合是次街道測試清潔工友需要,故團隊仍在物色合適的用家作街頭測試。

Trolley street Trolley street2

 

設計總結

團隊透過觀察使用情況及在試車後訪問工友,總結四名用家普遍對「清潔工友手推車」評價正面,特別是剎車系統及防止垃圾掉下的設計等,認為可為他們帶來方便。

  • 剎車系統能有效固定車身:大部分用家均認為,手推車的剎車系統在斜路工作時十分合用,能有效固定車身,有別於傳統手推車只能以路牌、消防栓或路壆等阻擋前進,較易釀成意外。Trolley net
  • 延伸手柄助工友減少身體勞損:團隊加入延伸手柄,減少工友長期彎身的機會。四名用家均有在斜坡使用,證明此設備有可取之處。
  • 尼龍網有效防止垃圾掉落:在各項安放工具及垃圾袋的新裝置中,以「尼龍網」最受工友歡迎。他們普遍認為實用,有效防止垃圾掉落。部分工友又認為工具擋板合用,可防止掃把等工具掉落,但亦有部分工友仍習慣將掃把等放置在垃圾桶上。至於伸延支架則未必切合大部分工友需要,部分人指原本的手推車空間已足夠,伸延支架反而增加車身重量,故部分工友未有試用此裝置。
  • 「車仔麵」式設計增加靈活度:就行車順暢度方面,工友普遍認為手推車容易操作,部分人則認為車身較重,但所有用家均同意手推車的重量在可接受範圍內。設計團隊在手推車加裝了不少較耐用的新配件,重量難免有所增加。因此,團隊採用了「車仔麵」式設計,工友可按自己需要增加或減少配件,在車身重量和所需配備中出作取捨。

 

建議

  • 更廣泛的用家測試:經過初步的用家測試,團隊認為清潔工友手推車大部分的新增功能均切合用家需要,部分設施則需改良,例如可改用更輕巧的物料或更改設計以減輕手推車重量。團隊亦希望物色更多來自不同區域及路面狀況的工友,為兩種車款進行更長時間的用家測試。
  • 「可加可減」靈活應用設計:現時清潔工友均需使用食物環境衞生署或外判商提供的指定手推車,團隊希望向署方及外判商進行推廣,例如「斬件式推廣」是較為可行的方向,集中向當局簡介部分較受用家歡迎的配件,率先使用。
  • 提倡建立工具管理制度:有工友反映,即使他們的手推車已十分殘舊或變形,仍需繼續使用,擔心安裝新的剎車系統後亦無人處理維修問題。團隊建議,當局可考慮改善工具管理制度,如設專人處理手推車及其裝置的維修保養。此外,有工友反映手推車儲存位置不足,部分手推車需疊起存放於垃圾站或休息室內,甚至停泊在街上,團隊認為當局應增加手推車儲存空間。
  • 提供安全和友善的工作環境:團隊接觸工友及實地視察時,發現其休息及更衣位置環境不理想,如有於鄉村工作的工友指,工作地點附近沒有休息室,休息位置僅由垃圾站改裝而成,更衣間及廁所欠奉,甚至因欠缺完整上蓋,休息時要「日曬雨淋」。有在市區工作的工友亦反映,休息室連風扇等基本設備都缺乏,部分休息室空間狹窄,更衣位置沒有遮擋,衛生情況甚差,長期與老鼠為伴。

 

 

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曾就「社區共融廢物處理中心」設計提出建議,期望為清潔工友提供理想的工作環境,項目獲得2021年度香港規劃師學會周年大獎的銀獎。團隊期望是次從改善清潔工友工具著手,將討論延伸至改善休息室及更衣室等基本設施,以至其他福利和待遇;而政府如何更好規劃和建設垃圾處理設施,以及每位巿民如何妥善處理垃圾和環保回收物等,都與清潔工友福祉息息相關,需要整個社會持續地反思和檢討。